签约仪式和论坛出席人员集体合影在论坛环节,校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医校合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与会领导、专家及相关部门出席同志围绕新时代青年心理健康促进展开了研讨交流,对教育卫生主管部门、高等院系、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紧密合作,推进精神卫生保健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强化精神卫生保健意识树立等工作形成一致共识。
2015年,附属华山医院从全国200多万家公共机构中崭露头角,成为205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之一。同时,5年不到的时间里,附属华山医院引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型管理人才3名,同时招收后勤管理相关专业应届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毕业生6名,使整个后勤管理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从2013年的51岁下降到2018年的39岁,年轻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后期团队推动着后勤部门的大转型。
这背后,其实是深挖技术节能潜力、全方位进行节能技术开发的成果。但在国内,因为种种原因,后勤管理人员学历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人才几乎是通病,有些医院甚至抱着后勤人员自然减员到一定程度,后勤服务就交给第三方来管理的思维,严重制约了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譬如,锅炉最主要的热损失是排烟热损失,通俗地说就是烟气离开锅炉时还处在很高的温度。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住建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医院建筑能耗监管系统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并下拨能耗监管系统专项经费,附属华山医院以此为契机,启动了现代化能源监控中心的建设,也由此开启了附属华山医院能耗管理的大数据时代。如何让一些年过古稀的老建筑、老设备跟上医院精细化管理的东风?如何让能耗大数据的追踪与运用助力医院的高速发展?2013年起,附属华山医院开始了后勤管理的转型之路。
附属华山医院分管后勤的副院长靳建平表示,这5年来看到医院安全、平稳、越来越高效地运营,自己作为一名医院后期管理者,深感走精细化管理、大数据转型之路,是正确和光明的。此外,国家级《医院建筑行业维护技术标准》、上海市《绿色医院节能使用手册》、上海市《医院后勤院长使用操作手册》等的编制和撰写,都凝聚了附属华山医院的脑智慧。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会上,复旦医科7个科研项目受到表彰,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成果推广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奖经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由上海市医学会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医学领域科技进步中作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和集体,促进上海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附属华山医院马昕教授领衔的拇外翻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在临床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推广项目荣获成果推广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急性加重(AECOPD)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是造成COPD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悉,第十六届(2017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经专家初审、复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共评出44个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9项,成果推广奖5项。上海市卫计委、上海市医学会有关负责人等为获奖项目代表颁奖。
公共卫生学院罗力教授领衔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健康服务资源空间规划技术及其应用项目、附属中山医院董健教授领衔的‘大医小护医学科普公众号及其推广应用项目、附属中山医院颜志平教授领衔的门脉高压介入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项目、附属浦东医院余波教授领衔的颈动脉外科干预新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分别荣获三等奖。此次复旦医科获表彰的7个科研项目是:基础医学院陈龙教授领衔的人体死亡时间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领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新措施项目分别荣获二等奖。准确推断PMI一直是法医学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PMI标志着案件发生时间,准确推断PMI有利于划定侦查范围。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领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新措施项目结合临床与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历时8年,探索COPD发病新机制和治疗新措施,首次制定中国专家共识并广泛推广,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同时,举办国际、国内相关学术会议20余次,举办国际培训班、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40余次。日前,由上海市医学会主办的第十六届(2017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沪举行。该项目成果已经在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公安部门的部分刑事案件中实际应用,初步显示数学模型推断PMI准确率高达60%~70%,从推广效果来看,误差在1小时以内,明显优于准确率约40%~50%的尸体现象、尸温、昆虫等传统方法,对案件快速侦破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关于AECOPD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精细定位最终锁定一个含有8个LRR(leucine-rich repeat)-Kinase编码基因的基因簇,命名为水稻产量基因LRK基因家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王莹为论文第一作者,苏伟和杨金水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基础研究项目的基金资助。本研究首次在水稻中鉴定到一例与产量性状相关、起转录激活作用的lncRNA,可能经由表观遗传途径,调控一个基因簇的表达。
LAIR过表达能够激活部分LRK基因表达水平,并在水稻植株水平表现出产量性状显著改良表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从LRK基因簇上游5端区域,位于LRK1座位处,鉴定到一例反义链转录物LAIR。其中,长度大于200 nt的一类大型转录产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重要的调控因子广泛参与多样化的生物学进程,这一现象被多个研究团队证实。b. LAIR过表达产生增产表型。近年来的热点研究认为,lncRNA可以作为分子骨架,结合多类染色质修饰复合体并定位于基因组特异性位点,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来调控相应基因表达。基因组表观遗传分析发现,过表达LAIR的株系中在转录激活的LRK1基因染色质区域存在组蛋白H3K4me3和H4K16ac修饰富集信号。
2012年,Djebali等人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发现,真核生物基因组产生大量不具有蛋白质编码能力、功能尚未明确的转录产物,即称为遗传暗物质的非编码RNA。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金水课题组和副教授苏伟合作研究,从一个水稻产量性状相关基因簇LRK(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 kinase)上游鉴定到一例长链非编码转录物,命名为LAIR(LRK cluster intergenic antisense RNA)。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还发现,LAIR能够在水稻细胞内结合染色质修饰蛋白OsMOF和OsWDR5,并可与LRK1基因的5-和3-非翻译区特异互作。该课题组早在2006年就在水稻中定位到一个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位点,可以显著提高田间产量。
此外,染色质修饰蛋白OsMOF和OsWDR5也富集于LRK1基因组区域。目前在植物中,lncRNA的研究结果相对有限,尤其在作物品种水稻中,与产量性状相关的lncRNA尚未报道。
LRK1位于LAIR第一个内含子中,两者之间没有序列重叠区。这一植物lncRNA分子功能研究领域的重要发现将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带来新的思路和途径。水稻中LAIR的过表达可以引起LRK基因簇部分基因的转录上调,改变LRK1基因组位点的组蛋白修饰状态,并在植株水平产生显著的增产表型。c. LAIR激活调控LRK基因簇。
图:LAIR激活调控LRK基因簇并改良产量性状a. LAIR转录自LRK基因簇上游反义链。8月2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水稻长链非编码RNA LAIR过表达增加产量并调控邻近座位基因簇表达》(Overexpressing lncRNA LAIR increases grain yield and regulatesneighbouring gene cluster expression in rice)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
8月2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水稻长链非编码RNA LAIR过表达增加产量并调控邻近座位基因簇表达》(Overexpressing lncRNA LAIR increases grain yield and regulatesneighbouring gene cluster expression in rice)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从LRK基因簇上游5端区域,位于LRK1座位处,鉴定到一例反义链转录物LAIR。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王莹为论文第一作者,苏伟和杨金水为共同通讯作者。此外,染色质修饰蛋白OsMOF和OsWDR5也富集于LRK1基因组区域。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应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基础研究项目的基金资助。本研究首次在水稻中鉴定到一例与产量性状相关、起转录激活作用的lncRNA,可能经由表观遗传途径,调控一个基因簇的表达。2012年,Djebali等人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发现,真核生物基因组产生大量不具有蛋白质编码能力、功能尚未明确的转录产物,即称为遗传暗物质的非编码RNA。LAIR过表达能够激活部分LRK基因表达水平,并在水稻植株水平表现出产量性状显著改良表型。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金水课题组和副教授苏伟合作研究,从一个水稻产量性状相关基因簇LRK(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 kinase)上游鉴定到一例长链非编码转录物,命名为LAIR(LRK cluster intergenic antisense RNA)。这一植物lncRNA分子功能研究领域的重要发现将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带来新的思路和途径。
图:LAIR激活调控LRK基因簇并改良产量性状a. LAIR转录自LRK基因簇上游反义链。目前在植物中,lncRNA的研究结果相对有限,尤其在作物品种水稻中,与产量性状相关的lncRNA尚未报道。
水稻中LAIR的过表达可以引起LRK基因簇部分基因的转录上调,改变LRK1基因组位点的组蛋白修饰状态,并在植株水平产生显著的增产表型。与此同时,研究团队还发现,LAIR能够在水稻细胞内结合染色质修饰蛋白OsMOF和OsWDR5,并可与LRK1基因的5-和3-非翻译区特异互作。